科研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工程实验室

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

 

一、简介

“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20125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认定,以云计算及相关服务软件为研究重点,通过结合自治区云计算发展规划及部署情况,致力于云计算环境下服务机制、服务软件的科学研究,并进行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自治区云计算大规模建设的实施。

                   

二、研究方向

围绕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及战略部署,实验室拟突破的重要技术方向及拟实现的成果产业化转化和服务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云计算基础平台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建设既能服务于科研又能进行成果产业转化和服务应用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并研究云资源管理和云工作流构建两项关键技术。

(1)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

拟建成的云计算基础平台需要既能服务于科研工作,又能较容易的支持成果产业转化,并支撑较大规模的云服务应用。

(2)研究云资源管理关键技术

完成云资源协同管理,充分利用中间件技术完成资源管理和提供终端用户所需资源,使用户能够进行大范围的网络资源共享和计算。

(3)研究云工作流构建技术

构建基于云工作流技术的协同应用平台,支持云环境下具有流程性质的各类应用。

2.开发和构建SaaS型软件服务

面向我区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和构建能够支撑大规模应用的SaaS型云软件服务,重点研发符合蒙古文国家标准的蒙古文服务软件,并通过深入研究云测试技术,支持对SaaS型云软件的可用性和性能进行确认。

(1)研发符合蒙古文国家标准的蒙古文服务软件

研究建立云计算环境下蒙古文信息处理与服务的核心架构,建立相应的服务规范,确立蒙古文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标准,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蒙古文处理接口和软件;在云环境下进一步研究海量数据背景下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已完成的软件做成SaaS型服务软件。

(2)研究云测试技术

研发一套模型驱动的、提供SaaS型测试服务的新型测试方法和工具;并且构建云测试平台,成典型SaaS型云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实践,提升云测试服务的效率和应用规模。

3.构建云计算应用示范

以云计算基础平台为支撑,在项目建设期内拟开展针对较大规模SaaS型云软件的服务应用示范,重点包括在教育文化领域的教育科研云应用示范,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城市应急联动云平台应用示范。

将高校信息化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构建教育科研云,使现有分散的、本地化的教学、科研应用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无关的强大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

三、研究团队

利用自治区工程实验室这一平台,进一步汇聚人才、凝聚研究力量,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12年6月实验室建成以来,团队新增马颖东、马明、高永强、邵允学等6名博士,其中获得海外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两名。马颖东博士毕业于英国萨里大学电子与电工专业,从事机器学习、立体视觉、视频物体检测与跟踪等研究工作。马明博士毕业于韩国培材大学,从事数字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模式识别等研究工作。高永强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从事虚拟化、云计算和绿色计算方面等研究工作。邵允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字符识别、图像分类、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研究工作。学院自己培养的孙涛与魏宏喜2013年1月博士毕业,并晋升为副教授。

目前团队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其中:教授5人,4人为博士生导师, 1人为自治区突贡专家,2人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为二层次人选;副教授7人,博士13人。团队成员结构更加合理、研究力量进一步增强,为后续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团队带头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简介如下:

周建涛,实验室主任。女,1974年生人,博士,教授,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网络计算与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媒体云计算中基于QoS和可信性的资源协同管理研究(60262082)”,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培养项目“支持实时多媒体流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012JQ0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面向多媒体云计算的资源协同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12025)”。

主持完成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格工作流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0508010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语义约束的协同过程形式化建模与验证的研究(60863015)”和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软件工程和再工程中的模型驱动方法研究 (Z2007-1-01042)”。

在国内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参与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参与编写教材3部。

高光来 男,博导、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现任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从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等项目多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重要学术期刊杂志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0余篇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收录8篇。主编或参编的4部教材在清华大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侯宏旭,男,1972年生人,博士,教授,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主持工信部电子产业发展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获199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200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200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李华,女,1964年生人,博士,教授。201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博士学位。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形式化方法的分布式系统的建模与测试工作;下一代因特网协议一致性、互操作性测试。TTCN3测试套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微内核操作系统进行属性建模与测试。对于系统的属性建模、针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测试生成及数据流与控制流相结合的测试生成方法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Ipv6的路由协议的互操作性测试方法研究及实现(200711020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属性的CPN建模及On the Fly辅助的测试生成方法研究(61163011)”,和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软件进化过程中的测试方法研究(Z2007-1-01032)”。在国内核心刊物及国内外相关会议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EI、ISTP收录18篇。

四、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室团队的努力,在云工作流、蒙古文基础软件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所开发的云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业务流程管理功能,节约运营成本。蒙古文基础软件为云计算环境下的蒙古文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

(1)云工作流系统

Aneka是Manjrasoft公司提出的用于开发、部署、管理云应用的解决方案,通过Aneka可以开发分布式应用, 整合其它云计算环境中的资源。目前,Aneka云平台已部署于前期购买的服务器上。

基于该平台,已开发云计算环境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IC-Flow(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Cloud WorkFlow)。IC-Flow以SaaS方式提供服务,用户无需在自己的设备上安装任何软件,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使用IC-Flow的全部功能。系统可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大数据的科学计算,同时也可以为中小规模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运作提供运行平台,为相关组织和部门节约运营成本,更好地支持科学研究开展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目前,IC-Flow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实验平台测试运行,取得较好的实用效果。

(2) 蒙古文服务软件

蒙古文服务软件研究和开发的目标是实现蒙古文基础和应用软件的支撑技术的研究,开发面向云计算服务的蒙古文软件。目前,已经完成“基于Linux蒙古语言文字操作系统”(如下图所示)、“蒙古文办公套件”软件的开发。这些软件是基于“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中标普华Office”开发完成的,通过对核心多语言部件的改造使Linux操作系统、Office支持蒙古文的输入、存储、显示。符合最新的蒙古文信息处理相关标准,能以蒙古文标准编码存储、检索蒙古文信息。支持符合蒙古文习惯的显示、编辑,支持蒙汉英等多种文字的处理,集成了符合蒙古文信息处理标准的蒙古文输入法和字库。有了蒙古文操作系统和蒙古文办公套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蒙古文信息处理应用软件。